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回顾全国两会期间的工大声音!

请关注👉 合肥工业大学 2021-10-15

聚焦两会

2021年3月4日-11日

今天,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两会期间,我校3位全国人大代表杨善林、魏臻、檀结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议案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报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西部高校应多引入基础研究人才


“当前,我国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该现象也反映在了高等教育领域。”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表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必然要求当地高等教育跟得上“形势”,并能够培养出当地最需要的优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的,不论是政府还是高校本身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杨善林表示,当前我国各区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晰完整的规划,当地高校首先要做的便是将其未来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其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比如,鉴于目前我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巨大支持,西部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引入一批能够扎根西部、专心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进而为西部的特色发展创造一个基本条件。”

在此基础上,区域内高校之间也应做到相互抱团发展、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某些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均衡的地区,区域内高水平大学应该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动周边普通地方高校共同发展。

在政府层面,杨善林认为首先应做的是调整当前高校的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针对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决定其评价重点应放在前沿科研领域,还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上,而不是所有高校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子”。

“应该说,当下我们对于高校的一些评价标准,不仅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利,对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是有伤害的。”杨善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这种不当的评价方式很容易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阻碍地区高等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相对于评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杨善林更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更多地通过典型案例的形式,引导高校良性发展。“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调整。”

在受访的最后,杨善林还告诉记者,对于某些发展相对落后的高校,还要尽可能地多做一些投入。“高校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优秀人才,但如果这些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不能为这些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就很难实现留住人、用好人的目的。”


安徽新闻联播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为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这些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正在就如何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和管理方式与合肥工业大学的师生们展开讨论,进一步丰富自己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建议。


在破“四唯”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更多地精力放到实践当中去发现那些好的典型,用典型案例来引导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用政策来规范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和科研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3年多以来,杨善林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等方面提交了多条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均得到了大会积极回应。今年,他除了重点关注高等教育发展外,还就医联网与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多次深入医疗机构展开调查研究,采集第一手资料,准备将相关建议也带到全国两会上。


围绕着“医联体”的建设,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工作要去展开,也需要国家的各方面全方位地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把“医联体”真正地变成一个实实在在地实体,让14亿人能够具有更好的医疗享受。 


中国企业报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瞄准市场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


“企业是离实际应用需求最近的地方,企业开展的创新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也是可持续的创新。”3月8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建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应被进一步强化,通过与市场相结合、与用户相结合、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实现创新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臻表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能够发挥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蕴含着巨大创新需求和创新活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把知识、技术转变为物质财富,让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里既包括一些巨无霸的企业,还包括数以万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专注某些特定领域,面对需求痛点,有很多新的想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随着AI、IIOT、云计算等技术与行业的日益深度融合,行业客户正迫切期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质增效、减轻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工大高科作为工业铁路信号控制和智能调度产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充分体会到了技术创新在特定市场落地的成就感。

魏臻认为,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创新价值的创造者。它不仅是市场需求最敏锐最精确的“捕手”,也是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价值转化的直接推动者。只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创新的内生动力才会更加强劲。

为此,魏臻建议: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设立以企业为主导的重大科技专项。2、大力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打造一流科研创新高地。3、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加强全社会对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认同度。4、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鼓励企业家更好的发挥创新作用,给予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大胆创新的环境,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改革报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国际事务处处长檀结庆:加快工科院校博士人才培养 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国际事务处处长檀结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捉襟见肘,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檀结庆说,202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1年要重点抓好八大任务,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补短板强弱项的时代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崇高使命也因此变得更加迫切。”檀结庆如此认为。

“弥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短板,解决‘卡脖子’技术,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固本强基,精心培养大量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理工科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正是未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生力军。”檀结庆分析指出,目前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模式中,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依据的是一种数学测算模型,该模型是以学位点、科研经费、师资水平、科研平台和成果效益等5个一级指标、20多个二级指标等客观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并考虑论文抽检结果、学位点评估结果等引导性政策指标。“这种招生计划管理模式在特定时期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在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大变局中,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这种模式亟须改进。”檀结庆为此提出三条建议。

——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模式,指标测算模型既要考虑目标导向,也要考虑问题导向,应将国际环境变量纳入综合测评体系中,使得一部分STEM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拥有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机会。

——逐步淡化工科院校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模式,较大幅度增加工科院校博士生招生指标。

——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学位教育“放、管、服”改革,允许人才培养水平高、毕业生质量好的工科高校在核定办学规模内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调整和确定博士生年度招生计划。



猜你喜欢

1.“战胜它们!”一起实现2021的新学期flag
2.新征程,再出发!学校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3.上课第一天!直击春日校园4.11+4!合肥工大本科专业建设再获新进展

素材来源 | 中国科学报 安徽新闻联播 中国改革报 中国企业报

学生编辑 | 钱秀秀

责任编辑 | 卫婷婷 杨可心

点亮“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